不過當時他想演的其實不是邪惡弟弟,而是雷神哥哥,他甚至還在試鏡前先練了身材,但試鏡過程中,卻被告知他更適合演反派洛基。
他提到,靈感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來回走在街上時,思考「人們要怎麼做才會感到幸福」,許多創意點子便會自然浮現。提起自身過往的痛苦經驗,雖然需要相當大的勇氣,但是對於抓住部屬的心,具有極佳的效果。

找出「不」的方法 出門觀察或採訪。有一位銀行ATM系統研發工程師,參加過我的培訓課程,他說,曾經看到一個老婆婆,由於不熟悉ATM的操作方式,多花了一些時間,造成後面大排長龍。讓部屬自動自發、服你、挺你的下指令訣竅》,方舟文化出版 作者:伊庭正康 譯者:陳畊利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有次回想起老婆婆很不好意思低頭離開的景象,促使他產生「必須開發讓大家都能安心使用的ATM系統」的想法。下屬不挺,老鳥不服,三明治主管這樣做 明確區分「交辦」與「放任」的不同 把「嚴厲苛責」轉換為「懇切叮囑」 一味稱讚毫無意義,讚美技巧是主管的必修科目 總是忙過頭?就算「你能做」也「不要做」 不過分透露自身成功經驗,要讓部屬「自己體驗」 主動用自己的「失敗經驗」為例,培養部屬「有錯必然,改進就好」的積極心態 即使是新進員工,也可以交付工作給他們 主管決定「方針」,部屬思考「做法」 不要在晚上或週末假日發訊息聯絡部屬 「微觀管理」會剝奪部屬的挑戰精神 最棒的主管絕不說「這是為了公司」 經常運用「They」的觀點來陳述事情 不只是「做得好」,更要「做得開心」 辨別「毫無希望的職場」與「充滿希望的職場」的差異 事先告知「目的的正確性」,消除部屬的「罪惡感」 瞭解「Will-Can-Must」的公式架構 用SMART原則進行目標設定 任何事都「讓部屬做決定」 不要去思考「能不能做到」,而是要思考「想不想做」 運用平衡計分卡BSC(Balance Score Card),打造出堅強團隊 全員一同思考團隊的「理想願景」,激發資深員工的「最大產能」 給予每個人在團隊中的角色與責任,讓每個人都是主角 讓部屬看見弱點,就是主管最大的優點 感受到「孤獨」,是成為好主管必經之路 運用「二:六:二」原則,即便被反對也不要太在意 把部屬當成「專家」來尊敬 本書適讀對象 資深主管,讓下屬挺你 新手主管,讓老鳥服你 空降主管,讓團隊相信你 重點搶先看 只要改變「著力點」,主管的煩惱都能迎刃而解 如何透過有技巧的交辦,讓部屬的能力「覺醒」? 如何成為讓員工覺得「我想和他一起努力」的主管? 這樣引導部屬,培養出他們「自動自發去做」的心 公司不是家,是一個戰鬥單位——「超強戰力團隊」養成法 當主管,就是要快狠準——「做決策」的祕訣,看這裡 高處不勝寒,當你感到孤獨沒有人懂,就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時刻 本書特色 分章詳細、解說清楚、圖文搭配、簡明易懂。
成為領導者之後,務必要思考「無法置之不理的使命」。這位高中畢業的女性主管,屬於「悲傷策略」。這種作法也被另外一位大臣所仿效,焦竑(1540-1620)編有《養正圖解》【圖5】,原來是要給萬曆的皇長子當作教科書的文本。
對於失意的文人來說,如果無法創作書畫作品,出版業是他們較能掌握的行當,既能用來營生又能博取聲名。Photo Credit: 截圖自漫遊藝術史 左【圖6】〈信而步海〉,收於程君房所編的《程氏墨苑》中,大約是 1610之後所出版,圖中明顯看到中國工匠模仿西方版畫,卻又保留了中國繪畫的某些特色。但是因為他獨自將書獻上,沒有知會當時也擔任講官的其他官員,反倒被同僚所排擠,最後使得這本書無法順利成為皇子的教科書。文徵明是江蘇長洲人,學畫於沈周,為明四大家之一。
在萬曆初年剛剛掌權的張居正(1525-1582)知道,改革的路上充滿障礙,於是利用「出版」這項利器來為自己的政治改革鋪路。文:林麗江 晚明時期,許許多多的讀書人都希望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所謂的「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可是就連像是文徵明(1470-1559)這樣的有名文人【圖1】,也考了數十年,失敗了11次,還是沒有辦法成功。

涉足這些文化事業的人有各式各樣的理由,但是失意的文人和挾帶著大量資金的商人,特別是受過教育的儒商,是相當重要的推手,他們聯手推動了晚明印刷出版業的興盛發展。Photo Credit: 截圖自漫遊藝術史 左【圖1】文徵明(1470-1559)作於1547年的〈江南春〉軸。程君房和方于魯有著很複雜的恩怨情仇,為了要勝過出書在前的方于魯,程君房兼容並蓄地收錄眾多的紋樣,早年的版本還有一版多色的印刷【圖8】,印刷的紋樣也相當的精美細緻。總之,晚明時期的版畫發展到了一個高峰,當中還混有不少的外來文化。
若是能從事書畫創作倒是個選擇,像是早先因為科舉作弊案受牽連的唐寅(字伯虎,1470-1524)【圖2】,或是後來的文徵明,也都靠著書畫創作維生。這本《程氏墨苑》有五百多種紋樣,當中甚至收有來自日本和西方的銅版畫【圖6】、【圖7】。其他地區較為無名的文人,同樣面臨著科舉不成,如何維生的難題。楊爾曾後來也開始把出版當作一種志業,編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書籍,像是編輯了《東西晉演義》的歷史小說啦、《韓湘子全傳》、《仙媛紀事》的神怪小說,同時他還刊有《海內奇觀》一類的觀光導覽手冊、《圖繪宗彝》的圖畫教學書籍,都相當受到歡迎。
而且因為書畫出色,人望高,活得又久,最後成了蘇州甚至江南地區的藝文界領袖。如果只是單純作為皇帝的教科書,只要維持原來手繪手抄的書本形式就好,但是張居正後來卻把這本教材出版成書,顯然是希望能夠廣為周知,甚至許多為了討好張居正的地方官員還幫忙重新印製,更加強了這本書的流傳。

《帝鑑圖說》【圖4】是他為當時只有十歲的萬曆小皇帝(1573-1620在位)所編的書籍,一本帶圖的皇家教科書。然而,這種在萬曆年間利用出版來博取聲名,甚至藉以明志的做法,或許是從宮廷就開始蔓延開來的風潮。
右【圖7】 被標為「天主」的聖母子像,收於程君房所編的《程氏墨苑》中,然而本幅插圖原來是仿自作於日本的銅版畫,可以看出當時的天主教版畫部分來自歐洲,部分來自日本。受到這挫折後的焦竑,把他所寫的書帶到南京,找了當時著名的畫家丁雲鵬(1547-1628)幫忙繪製了插圖之後出版。徽州地區,不只是上面所提過的方于魯,另外還有製墨商人程君房(1541-1610之後),他刊印了《程氏墨苑》,把墨上裝飾紋樣的稿本,收集起來印製成書。Photo Credit: 截圖自漫遊藝術史 【圖3】方于魯所作的《方氏墨譜》一書,是他製墨業成果的最佳展現,書中包含有三百多張墨樣,開啟了明代此類墨書的先河一直以來,不少記者都會用上述方法查冊,以找出涉事車輛的車主資料,作追查報導。期間,白衣人曾追至元朗站內毆打示威者,且有無辜民眾遭攻擊。
有人曾報警求助,但指警方遲遲不派人處理,泛民主派方面其後譴責「警黑勾結」。用戶在查閱車牌查時亦要先剔選聲明,表明「知悉車輛登記細節證明書提供的個人資料應用作與交通及運輸事宜有關的事務上」。
《NOW》則引消息指,她製作《7.21誰主真相》根據車牌查閱車主資料,被指作出虛假陳述。根據政府網頁,申請「車輛登記細節證明書」應用作進行與運輸相關的法律程序、買賣車輛,或有關交通及運輸的事宜,但並無列明可供傳媒作報道之用。
市民如在網上查冊車牌,用途有3個選項,包括進行法律程序、買賣車輛、其他有關交通及運輸的事宜,若故意提供失實資料,即屬犯罪,可處罰款5000港元及監禁6個月。去年《鏗鏘集:721元朗黑夜》片段: 今年《鏗鏘集:7.21誰主真相》片段: 民主派議員毛孟靜評論事件時說,感到非常吃驚,以她記憶所及,從沒有新聞從業員因這類罪名被捕,質疑警方是要打擊新聞自由及針對港台,形容是想「廢偵查報道武功」。
而港台機構傳訊及節目標準組總監伍曼儀亦確認事件,但表示在未了解清楚情況前不宜評論。而蔡玉玲於兩集節目都擔任編導。蔡玉玲被帶往警署時有律師陪同。《有線》報道,蔡玉玲在《7.21誰主真相》節目查閱車主資料時,涉嫌不正當使用資料違反《道路交通條例》。
而對於消息稱蔡玉玲涉虛假陳述,她表示「摸不着頭腦」。根據《道路交通條例》第111條第3款,該罪行為文件偽造。
香港去年爆發反送中抗爭,7月21日,大批白衣人與黑衣示威者爆發衝突。《東方日報》報導指,警方接獲市民投訴以及私隱專員轉介,今(3日)午在蔡玉玲荔枝角居所將她拘捕,指她涉嫌違反《道路交通條例》中的文件偽造罪,警方曾在其屋內進行搜查。
《香港電台》編導蔡玉玲被捕,多間傳媒引消息指,事件涉及《鏗鏘集》兩集針對元朗7.21事件的報導,有人以不正當資料作車輛查冊,涉嫌違反《道路交通條例》。《立場新聞》報導,現時「車輛登記細節證明書」上載有車主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地址等。
翻查各傳媒新聞報導,不少傳媒都曾用相關系統作查冊,包括親中派媒體,有報導甚至直述「經查冊發現」。林卓廷又批評,警方不拘捕7.21事件中多名在逃的白衣人,卻拘捕追查真相的記者,十分荒謬。她又批評警方有意「嚇窒」一般記者,會憂慮報道新聞時或有問題、警方會否上門拘捕翻查各傳媒新聞報導,不少傳媒都曾用相關系統作查冊,包括親中派媒體,有報導甚至直述「經查冊發現」。
《有線》報道,蔡玉玲在《7.21誰主真相》節目查閱車主資料時,涉嫌不正當使用資料違反《道路交通條例》。一直以來,不少記者都會用上述方法查冊,以找出涉事車輛的車主資料,作追查報導。
期間,白衣人曾追至元朗站內毆打示威者,且有無辜民眾遭攻擊。林卓廷又批評,警方不拘捕7.21事件中多名在逃的白衣人,卻拘捕追查真相的記者,十分荒謬。
而對於消息稱蔡玉玲涉虛假陳述,她表示「摸不着頭腦」。她又批評警方有意「嚇窒」一般記者,會憂慮報道新聞時或有問題、警方會否上門拘捕。